安史之乱可谓是唐朝历史的拐点小程序美工,至此之后便再无盛唐。唐代藩镇的割据源于河朔(黄河以北)藩镇,他们由安史旧将演变而来,占据着伪燕政权的根据地河北地区;他们与唐王朝或战或和,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
与后世的五代十国不同,河朔藩镇并没有“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这样的想法,也没有如朱温等人建立政权的野心,他们所求只是世袭割据,成为大唐天子手下的一方诸侯。
河朔四镇分布
安史之乱后期,在史朝义战败北走,唐仆固怀恩率军向河北追击时,史军瓦解之势已经形成,史军余部为保存实力,纷纷向唐军请降。
这时安史之乱已进入第八年,整个河南到关中地区更是成为了修罗场,生灵涂炭,大唐人口减少了一半多,长安剩下不到1000户,唐王朝也打得精疲力竭。
同时,因军队庞大,主要将帅功高望重,皇室对将帅的猜忌也日益加深。郭子仪被解除军权,闲置不用;李光弼拥兵徐州,不敢入朝,忧虑而卒;最后一个副元帅仆固怀恩忧心忡忡,企图保存安史余部,以便拥兵固宠。
在各种原因凑合下,唐廷接受了史军余部的投降,仍任他们为节度使,并下令:“东京及河南北受伪官者一切不问”。
(一)
唐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唐廷授史军降将张忠志(奚人,后赐名李宝臣)为成德军节度使,治所恒州(今河北正定)。
张忠志算得上是卢龙军中的老人了,本是奚族人,因祖上内附唐朝,一直在幽州(治今北京市)长大,擅长骑射功夫,在幽州地界上十分出名。
有一次,张忠志奉命独自前往阴山附近侦察敌情,结果被敌人发现,遭到大批敌方人马的追杀。张忠志从小就练习骑马,竟然突出重围,但依然有六个人紧追不放。
张忠志于是拿出了自己另一项看家本领——射箭,他果断地射出了六支箭,就将对方追来的六个人一一击毙,然后砍下对方的脑袋回幽州报功。
由此,张忠志在幽州军中名声大噪,就连时任范阳节度使的安禄山都听说了张忠志的名头,特意将他提拔为射生手。所谓射生手,简单来说就是精通骑射的士兵。
骑射
射生手在当时并不多见,要知道后来唐肃宗建立射生军时,集全国精锐也不过千人。昭觉寺之战,唐军也是靠了五百射生军挡住了燕军的进攻,稳定了战场形势。
正因为射生军难得,张忠志在跟随安禄山前往长安朝见唐玄宗李隆基后,便作为射生子弟被留了下来,并可以自由出入皇宫,然而张忠志却是身在长安心在幽州。
安禄山起兵时,张忠志逃回范阳。此时正值用人之际,安禄山非常高兴,将其收为养子,并改姓安。立刻给他安排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安禄山当时虽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但因担任河东节度使的时间比较短,河东节度使治所又在远离大本营范阳的太原。所以,除北面大同军的高秀岩等人外,他并不能完全掌控河东一镇的军队。
一旦叛军起兵南下,河东主力很可能从太行山东出直接威胁到范阳,这显然不是安禄山想看到的,所以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先解决来自河东的威胁。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安禄山想趁河东还没得到自己起兵消息之前,派人抢先拿下太原的最高长官副留守杨光翙,没了长官的河东军在短时间内自然不可能有所作为。
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一计划,安禄山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他派出亲信高邈、何千年两人带着二十多个奚族骑兵前往太原,假称借道去长安进献射生手,张忠志便作为射生手加入了这一行动。
事实证明,安禄山所料不差,河东那边根本没有得到他已经起兵的消息。杨光翙得知高邈、何千年到来后,本着同僚情谊,立刻打开城门亲自出去迎接高邈等人。
这一去自然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张忠志带了十八个精锐骑兵冲到杨光面前,在杨光翙反应过来之前就将他一把抓住,然后飞快打马而去。
河东军队自然不可能眼睁睁看着长官在自家门口被人抓走,他们很快就派出一万多人出城追赶,但张忠志的骑术实在是过硬,在这么多人的追击下硬是抓着杨光翙摆脱了追兵。
对于这次立下大功的张忠志,安禄山没有亏待,他特意把精兵交给张忠志,让张忠志率领军队作为先锋在前面开路。张忠志不负所望,他与田承嗣、张孝忠率领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攻下了东都洛阳,就连安西名将封常清也成了他们的手下败将。
安禄山
随着河北战局的变化,很多南下的燕军将领都被派往河北作战,张忠志也是其中之一。他奉安禄山之命驻守在土门,扼守太行山要道井陉口,以防唐军再度东出。
安庆绪登基以后,为了笼络人心小程序美工,便对各地的燕军将领大加封赏,张忠志也因此被封为恒州刺史。乾元元年九月,十节度使围攻相州。
身在恒州的张忠志这时候也不敢硬抗了,他赶紧派人前往长安,向唐肃宗请求归降。唐肃宗本着只诛首恶的原则,对张忠志相当宽容,不但接受了他的归降,还正式任命他为恒州刺史、密云郡公。
史思明反叛朝廷后,张忠志也再次起兵,被史思明封为工部尚书、恒州刺史以及恒赵节度使,率军三万驻守常山郡,与燕将辛万宝一起守卫河北。
史朝义杀死史思明称帝以后,唐军东征,张忠志干脆派部将王武俊将辛万宝杀死,然后带着辛万宝的人头和恒、赵、深、定、易五州的土地向唐朝请降。唐代宗内心自然欣喜,张忠志就这样再次成了唐朝的正式官员。
不久后张忠志就打开土门关,放西面的唐军从井陉口进入河北,并亲自率领军队帮助唐军攻打史朝义等人据守的莫州(治今河北任丘北),唐朝在河北打开了战略缺口。
(二)
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唐廷任命史军降将田承嗣为魏(今河北大名北)、博(今山东聊城东北)、德(今山东陵县)、沧(今河北沧州东南)、瀛(今河北河间)五州都防御史(当年六月升为魏博节度使),治所魏州。
田承嗣是平州卢龙人(今河北省卢龙县),资历要比张忠志老得多,祖上世代都在卢龙军中担任将校,祖父田璟和父亲田守义更是以豪侠闻名于辽东。
田承嗣加入卢龙军后,开元末年便在军中小有名气,在安禄山手下担任前锋兵马使,在与奚族、契丹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并因功被封为武卫将军。
田承嗣
到安禄山反叛时,田承嗣便与张忠志等人担任先锋,多次大破唐军,为叛军攻下洛阳立下了不少功劳。之后田承嗣又和武令询一起围攻唐军在南线的战略要地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最终打得山南东道节度使鲁炅不得不弃城而逃,田承嗣一直追到了襄阳才返回。
不久之后,洛阳一带正好遇到了多年不遇的大雪天气,军队中不少士兵受不了这种恶劣天气都逃离了军队,安禄山在检阅各路驻军时,发现田承嗣军中竟然一个人都没有缺。这让安禄山对田承嗣青眼有加,便让他守卫以富庶闻名于世的颍川郡(治今河南省禹州市)。
田承嗣到颍川郡后还没风光多久,安禄山被安庆绪所杀,唐军东征先后收复了长安、洛阳。田承嗣眼看不是郭子仪等人的对手,赶紧献出颖川郡投降了唐朝。
到安庆绪逃往相州时,田承嗣也不做唐朝的忠臣了,他率领军队从颍川逃出,一路北上与蔡希德、武令询等人会合,纠集了六万多人投奔安庆绪。
安庆绪东山再起,在看到郭子仪、崔光远等人围攻卫州(治今河南省卫辉市) 之后,安庆绪将相州的军队总共七万多人拉了出来,他将这些人分为三部分,崔乾祐率领上军,田承嗣率领下军,他自己则亲自率领中军前去救援卫州。
这一战,安庆绪不光没有救下卫州,反而将自己手里的兵赔了个干净,就连弟弟安庆和也做了唐军的俘虏。这一仗也决定了安庆绪的最终命运,虽然相州没有被唐军攻下,安庆绪却死在了史思明手里。
安庆绪死后,田承嗣又先后跟随史思明、史朝义父子,并被任命为睢阳节度使。洛阳被唐军收复后,史朝义被迫一路向北逃亡,跨境美工在他身后则是紧追不舍的仆固怀恩所部唐军。
田承嗣在这时率领四万多人前往与史朝义会合。史朝义不光弑父的本事跟安庆绪相似,就连送人头的本事也跟安庆绪学了个十成十,他有了军队后也不甘心再往前逃跑,于是转身与唐军决战,结果自然是屡战屡败,最终只能和田承嗣一起率领残部逃进了莫州。
进入莫州后,史朝义不但陷入了唐军的重重包围,还跟外围的伪燕节度使们失去了联系,这些人纷纷抛弃史朝义投降了唐朝。
仆固怀恩
田承嗣一看这种情况也坐不住了,但他身边有史朝义,肯定是没办法直接投降的。左思右想,田承嗣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跑到史朝义面前说:
“眼下我们四面被围,这么耗下去早晚要弹尽粮绝。我觉得不如这样,陛下您率领少数精锐骑兵突围北上,前往幽州一带召集军队南下救援莫州,而我则率军在莫州城内坚守,等待陛下的到来,到那时我们内外夹击,肯定可以击破唐军。”
大概是田承嗣的表演太过逼真,史朝义居然真的上当了,他见田承嗣既忠诚又勇于承担责任,感动得几乎落下泪来,于是马上采纳了田承嗣的建议,亲自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向北突围。
临行前,史朝义还特意将妻儿、母亲都托付给田承嗣,嘱咐他一定要坚守到自己回来,田承嗣自然是满口答应。结果史朝义刚走,田承嗣就打开城门投降了唐军,将史朝义的母亲妻儿全部送给唐军做了见面礼。
(三)
任命降将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治所幽州。
李怀仙本是柳城(今辽宁省辽阳市)一带的胡人,祖上世代都在契丹做官。可突于败亡后,契丹再次臣服于唐朝,李怀仙趁机归降,被朝廷任命为营州(治所即柳城,今辽宁朝阳)守将。
李怀仙从小在契丹长大,不仅承袭了胡人的传统——骑射功夫非常了得,他还很有谋略,因此得到了时任平卢节度使的安禄山的赏识。
安禄山起兵以后,李怀仙便作为他的部将冲锋陷阵,在夺取河南、洛阳等地的战斗中立下了很多功劳。安禄山死后,李怀仙又先后跟随史思明、史朝义父子,并深受史朝义的赏识。
史思明南下攻打洛阳时,曾将次子史朝清留在幽州,让他坐镇燕军的老巢,并派了阿史那玉和高如震两人辅佐他。史朝义弑父自立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下令诛杀史朝清。
李怀仙
史朝义任命亲信李怀仙为幽州节度使,让他北上解决后患。李怀仙果然不负智计之名,他接到任命后没有在洛阳多停留一刻,立马带人星夜兼程北上,直抵幽州城下。
这下阿史那玉和高如震等人就难办了,他们是想反叛史朝义,但没想到李怀仙来得这么快,幽州还没做好反叛的准备。高如震等人无计可施,只好打开城门将李怀仙迎入,并假意表示愿意听从史朝义的命令以拖延时间。
李怀仙当然知道高如震等人打的是什么算盘,但他假作不知,对幽州的众军民不仅没有多加怪罪,反而大加赏赐以安定人心。幽州就这样逐渐安定了下来,就连怀有异心的高如震等人也以为骗取了李怀仙的信任而渐渐放松了警惕。
然而高如震等人没想到的是,这一切都是李怀仙故意营造出来的假象。短短三天之后,李怀仙觉得火候已经差不多了,就在营中召集众将,然后历数高如震等人的罪状,将他们斩杀示众,幽州从此平定。
不过李怀仙在幽州的日子也非常不好过,他的智谋大概仅限于内斗,在对外作战中竟然屡次败在了孤立无援的平卢节度使侯希逸手下,好不容易等到侯希逸搬家南下,史朝义这边已是兵败如山倒了。
张忠志归降朝廷后,李怀仙也有了归降的想法,只不过苦无门路,找不到机会。说来也巧,当时太监骆奉先正派人四处招降各地叛军,也派了人前往幽州向李怀仙陈述利害,劝他归降朝廷。机会就在眼前,李怀仙哪有不接受的道理,立马顺势向朝廷上书请降了。
此时北上的史朝义并不知道田承嗣和李怀仙都已经归降了朝廷,也不知道幽州早就无兵可调了。最终在李怀仙派出的大将李抱忠的阻拦下,史朝义走投无路,只得自杀了事。史朝义一死,意味着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
(四)
任命降将薛嵩为相(今河南安阳)、卫(今河南汲县)、邢(今河北邢台)、洛(今河北永年东南)、贝(今河北清河西北)、磁(今河北磁县)六州节度使(后改称昭义节度使)。
薛嵩
薛嵩是绛州万泉人,虽然也是安史叛将出身,但家世远不是田承嗣、李宝臣等人能比的。薛嵩出身于河东薛氏,祖上是南北朝著名猛将薛安都,祖父则是曾以“三箭定天山”闻名天下的名将薛仁贵,伯父薛讷也镇守并州、幽州很多年,并曾在武街之战大破吐蕃军队。
比起祖父和伯父,薛嵩的父亲薛楚玉就差了些,虽然在开元年间担任过卢龙、平卢两镇节度使,但在都山之战让唐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因此很快就被免职了。
因为父亲的关系,薛嵩从小在幽州一带长大,这让他与当时很多世家子弟不一样,他不喜欢读书,但臂力过人,非常擅长骑射。
薛嵩的运气非常不错,他因父亲的恩荫加入卢龙军时,正好赶上了安禄山叛乱,他就顺势投靠了燕军。靠着一身骑射功夫,薛嵩在安史之乱末期已经官至伪燕邺郡节度使,奉命守卫河北重镇相州。
跨境美工昭觉寺之战惨败之后,史朝义被迫丢弃洛阳北逃,薛嵩见形势不对,立刻转身归降了仆固怀恩。在仆固怀恩的扶持下,薛嵩被唐代宗任命为相卫节度使(也即昭义节度使),下辖相、卫、邢、洺、贝、磁六州之地。当时河北地区久经战乱,在薛嵩的治理下,相卫等州逐渐安定了下来。
在平安史之乱的过程中,由于西北边兵大量东调,吐蕃乘机步步深入,占领了河西和陇右。代宗广德元年七月,平叛战争刚刚结束,吐蕃率吐谷浑、党项、氏羌共二十余万人大举东进。
十月,入据长安达十五天之久,大掠京畿,唐代宗逃往陕州避难。郭子仪收众由商州(今陕西商县)向长安挺进,吐蕃军才撤出长安,引兵西走。
与此同时,唐代宗恐军权旁落,对将帅猜忌日甚,仆固怀恩终于在吐蕃侵入长安后的第二年,即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在河东举兵叛唐,纠合吐蕃、回两次进逼奉天(今陕西乾县)。
郭子仪
唐代宗不得已,只好起用郭子仪为副元帅率军抗击。仆固所部均为郭子仪朔方军旧部,闻郭来皆无斗志,仆固怀恩病死途中。郭子仪又说服回纥反戈与唐合击吐蕃军,吐军势孤,向西退走,但以后不断入侵,仍然是唐王朝的主要威胁。
综上所述,当史朝义败逃时,唐廷为尽快结束战争,收降史军余部,并采取妥协羁縻措施,暂时保留他们的地位,不是不可以的。
但战争结束后应该有步骤地削减以至收回他们的军权,接受安史之乱的教训,分散军、政、财大权,避免节度使包揽一切,以加强中央集权,逐步恢复“居中驭外”的布局,才能巩固统一的局面。
由于吐蕃入侵与仆固之叛,唐代宗又无中兴之才,只知依赖宦官,猜忌功臣,不仅没有采取削藩集权的有力措施,反而对强镇姑息迁就。而以史军降将为节度使的河北四镇却乘机加紧收刮钱粮,收集安史余党扩军筑城,各拥劲卒数万人,以便对抗唐廷。
为节度使权位的继任问题,藩镇又与唐廷展开了由唐廷任命还是父死子继或将士拥立的反复较量。在很多人眼中,藩镇是大唐帝国灭亡的罪魁祸首小程序美工,正是这些藩镇将昔日强盛的帝国一步一步拖入了灭亡的深渊。
发布于:天津市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联系方式:451255985@qq.com,进行删除。